福清入选!全国十大
近日,中国水利报社第十三届年度“中国水利记忆·TOP10”评选结果揭晓,《福建福清市:探索“统管自建”模式 应对城乡供水运管难题》入选“乐水杯”2023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福建福清市:
探索“统管自建”模式
应对城乡供水运管难题
为应对城乡供水建管工程量大、工期短等问题,福建省福清市创新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省域内探索“统管自建”模式,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全面完成100多个村的供水干管、村内管网建设,解决了历史性吃水难题。“统管”,即由市级层面统一指挥建设,市、镇、村、福清水务公司、工程监理单位“三级五方”全过程共同监管;“自建”,即由镇(街道)、村或乡贤促进会担任建设主体,用水户分摊建设资金,各村自行建设村内供水管网工程,待验收合格后移交水务公司管理。在福建水投的指导和支持下,福清打破水务公司“单打独斗”的局面,整合各方资源,促使政府、企业、老百姓三方群策群力,让“水务公司的事”变为“每家每户自己的事”,实现群众事群众办群众监督,调动了村民的参与热情。
据了解,本次评选经广大读者网络投票和专家组审议,“水利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取得积极成效”等被评为“英大长安杯”2023水利十大新闻,“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实现先期通水”等被评为“青龙管业杯”2023有影响力十大水利工程,“浙江丽水市:创新探索‘取水贷’助力发展水经济”等被评为“乐水杯”2023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接下来,请看具体内容↓
“英大长安杯”2023水利十大新闻
1
水利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取得积极成效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水利部党组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落实,驻部纪检监察组加强对主题教育的监督,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坚持以“深”的尺度抓理论学习,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实”的举措抓调查研究,针对水利工作中最突出的难点、堵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形成一批可持续、可复制、可操作、可落地的政策措施。坚持以“高”的定位抓推动发展,办好民生水利实事。坚持以“严”的标准抓整改整治,用心用情解决问题,建章立制形成长效。坚持以“细”的作风抓教育整顿,进一步锻造了忠诚干净担当的水利干部队伍。坚持以“久”的韧劲抓巩固深化,切实抓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回头看工作,不断巩固、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2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出版发行
水利部组织编写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一书,在全国发行。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专题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思想脉络、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治水事业,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了国家“江河战略”,谋划了国家水网等重大水利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做好治水工作、做好什么样的治水工作、怎样做好治水工作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为新时代治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明确,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发展模式,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水利部认真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在持续推进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启动开展第二批省级水网先导区、第一批市级和县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工作,确定宁夏、安徽、福建作为第二批省级水网先导区,浙江省宁波市、河南省平顶山市、山东省烟台市、江苏省宿迁市、山西省大同市、湖南省娄底市、陕西省延安市作为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广东省高州市、湖北省天门市、福建省武平县作为第一批县级水网先导区,有序推进各层级水网协同融合,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4
水利部门有力有序有效应对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2023年7月28日至8月1日,海河流域出现强降雨过程,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对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水利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会商研判,实施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在线监测洪水实时变化情况,精细调度水工程,全力以赴做好海河流域暴雨洪水防御工作。经过各地和有关方面协力抗洪,水利部门上下一心、团结拼搏,防御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堤防无一决口,未发生群死群伤事件,成功避免了24个城镇、751万亩耕地受淹,避免了462.3万人转移,最大限度减少洪水影响和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央财政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5
中国水利为全球水治理贡献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中国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水利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23年3月,在联合国水大会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基于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的实践和经验提出四点倡议,获得国际社会热烈反响。9月11日—15日,以“水与万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发布重要成果《北京宣言》,中国治水理念和治水成就获得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可。在10月17日—18日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水利部提出的5项水利合作成果纳入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数量创新高。通过全面深度参与全球水治理,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水利建设,充分展现了中国制度优势、讲好了中国治水故事、提供了中国治水方案,为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治水篇章贡献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6
2023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
水利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建设任务,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建设管理,加强调度会商,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再创新的历史纪录;新开工水利项目创历史新高,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项目、西藏拉萨市旁多引水工程等44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12238亿元,为历史最多。水利建设吸纳就业人数273.9万人,发放工资568.2亿元,为稳增长、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7
水利部全力做好白蚁等害堤动物隐患应急整治
水利部2023年4月中旬起指导相关各地各流域抢抓汛前窗口期,针对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库和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应急整治白蚁等害堤动物隐患。经过两个半月的全覆盖式排查,共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7个流域管理机构发现白蚁等害堤动物隐患。水利部协调财政部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4亿元,督促落实地方财政投入1亿元,做好水利工程白蚁等害堤动物隐患应急整治工作。修订完善水利工程白蚁等害堤动物防治定额。截至2023年6月30日,相关各地各流域发现隐患已全部完成应急整治。水利部持续做好水利工程白蚁等害堤动物隐患应急整治“后半篇”文章,督促指导相关各地各流域,对重点地区应急整治工作开展“回头看”,并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动态更新隐患台账,持续做好隐患排查整治,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8
水利部大力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 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蓬勃兴起
水利部印发《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2022—2025年)》,选取全国88条(个)河湖,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组织制定印发母亲河复苏行动“一河(湖)一策”方案,通过加大节水力度、多水源联合调度、河湖生态补水、河道疏浚等措施,推动母亲河治理修复。以华北地区为重点持续开展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有利条件,统筹南水北调水、引黄水、本地水库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水源向华北地区实施生态补水,永定河实现全年全线有水,潮白河、大清河、滹沱河等长期断流的河道先后实现全线水流贯通,白洋淀重现生机;开展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行动,2022年、2023年京杭大运河两次实现全线通水,沿线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开展水资源统一调度,2023年4月1日,西辽河干流水头近25年来首次到达通辽规划城区界;4月3日,漳河如期实现全线贯通。2023年8月,水利部河长制办公室出台《幸福河湖建设成效评估工作方案(试行)》,从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六个方面,为幸福河湖建设提供了成效评估指标。据初步统计,全国31个省份已通过总河长令等方式部署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因地制宜探索幸福河湖建设实施路径。
9
跨省区区域水权交易、水土保持项目
碳汇交易取得新突破
2023年11月23日,黄河流域首单跨省区区域水权交易完成。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水务局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签署《四川宁夏黄河流域区域水权跨省交易协议》。阿坝州以1800万元的价格将2024—2026年共计1500万立方米的黄河用水权,转让给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此次交易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又一突破。交易所得款项主要用于水资源监测、管理、调度以及节水型社会创建等工作,助力阿坝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2023年12月7日,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福建省长汀县成交。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同长汀县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购买协议,以180万元购买10万吨碳汇量。此次交易后,长汀县河田镇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碳汇剩余1万吨碳汇量将储存在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水利部将进一步推动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
10
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全面推进
先行先试取得成效
2023年各级水利部门积极探索,攻坚克难,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全面推进,94项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任务全面完成,数据量达PB级的全国一级数据底板基本建成,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全国首个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重大项目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开工建设。启动水利测雨雷达建设,湖南捞刀河等区域实现精细化降雨预报和临近暴雨自动预警。数字孪生国家骨干水网、省级水网先导区数字孪生水网建设积极推进,启动市级和县级数字孪生水网建设。49处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持续推进,10余个省份开展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流域防洪“四预”能力获得新突破,卫星云图和测雨雷达预警信息直达一线防御人员,首次实现落地雨到空中雨预报的转变。
“青龙管业杯”2023有影响力十大水利工程
1
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实现先期通水
2023年7月16日,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实现先期通水。该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破解陕西省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约516亿元,建成后将有助于解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等关中地区城市的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受水区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可支撑受水区内1.1万亿元生产总值,新增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用水。
2
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
2023年9月8日,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动员会召开。该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工程概算总投资280亿元,建成后将为加快构建广西水网主骨架,形成与国家骨干水网互联互通的广西水网新格局创造有利条件,对缓解南宁、北海、钦州、玉林等受水区缺水情势、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
2023年9月2日,大藤峡水利枢纽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主体工程较国家批复的建设工期提前4个月完工。该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总投资357.36亿元,主体工程完工将进一步完善珠江流域防洪体系,打牢国家水网重要结点,全面建成红水河“清洁能源走廊”,为强化珠江流域治理管理、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全新动力。
4
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2023年4月28日,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列入国务院部署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是水利部2023年重点推进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首个开工建设的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重大项目。项目建设覆盖长江干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等重点区域的水监测感知体系和覆盖监测、评估、告警、处置、总结全过程的管控应用体系。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夯实数字孪生长江建设的算据、算法、算力基础,推进实现对流域水利治理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为流域水利决策管理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支持。
5
西藏拉萨市旁多引水工程开工建设
2023年3月20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旁多引水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是水利部2023年重点推进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总投资23亿元,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拉萨市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和供水安全水平,保障拉萨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拉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优质、稳定、可靠的水源。
6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输水管道安装全部完成
2023年8月10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输水管道安装全部完成,预计2023年年底建成通水。该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总投资约354亿元,建成后将实现从水资源丰富的珠三角西部向水资源紧缺的东部地区引水,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多水源保障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7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正式建成通水
2023年8月15日,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城乡供水工程正式建成通水。该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迄今甘肃省投资规模最大、引水渠线最长、覆盖地区最广、受益群众最多的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工程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总投资73.06亿元,建成通水后,对全面发挥引洮供水工程综合效益,助推陇中、陇东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8
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
2023年1月31日,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在湖北省恩施市开工。该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也是水利部2023年重点推进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总投资67亿元,建成后与下游已建的大龙潭水库联合运行,可有效控制洪水、削减洪峰;还可利用水能资源进行发电,向电网提供清洁能源,对守牢清江流域防洪安全底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巩固拓展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9
四川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
一期二步工程开工建设
2023年3月1日,四川省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二步工程在自贡市富顺县开工建设。该工程是水利部2023年重点推进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四川骨干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总投资81.3亿元,一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可实现粮食增产能力5亿斤,将彻底改变川南片区无跨区域大型骨干水利工程的历史,还将为川南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加快打造全省经济增长第二极提供坚强的水安全保障,有力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0
云南大理州桃源水库工程开工建设
2023年4月23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桃源水库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是国务院部署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水利部2023年重点推进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总投资55.38亿元,建成后将进一步夯实大理州粮食安全基础,增加洱海入湖清洁生态水量,有效提高洱海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维护和改善洱海区域水生态环境。
“乐水杯”2023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1
浙江丽水市:
创新探索“取水贷”助力发展水经济
浙江省丽水市推动政策端、市场端两手发力,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2023年3月,创新推出取水权质押贷款“取水贷”金融产品,采用“取水权质押+双边登记”融资模式,有效解决了小水电等水利项目因缺少不动产权证书难以获得融资的问题,推进小水电绿色改造与现代化提升。截至2023年12月,丽水市已完成“取水贷”授信307亿元,发放贷款超过百亿元。丽水还联合金融机构统一制定管理办法,实施项目备案制,运行数字化登记管理系统,进一步管控金融风险。目前,“取水贷”已从小水电项目逐步延伸至水库、供水、灌区等其他项目,撬动千亿级水经济产业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
湖南㮾梨水文站:
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
湖南省㮾梨水文站是浏阳河下游防洪监测预警的重要控制站。㮾梨水文站开发水利测雨雷达系统,引进全自动缆道在线测流系统、超声波时差法在线测流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无人机远程监测等新技术,建成㮾梨水文站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全要素、全量程、全流程监测预警,构建起由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并成功应用于2023年防汛工作。
3
山东枣庄市:
创新水库管护机制
为水库安全运行上保险
2023年8月,山东省首单“库安保”水库综合保险在枣庄落地。“库安保”产品以保险机制支持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工作,并探索建立“承保+减损+理赔+赋能”的“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服务”保险全过程管理机制,实现水库运行管理风险共担。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不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引入保险机制支持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实现对工程运行各类风险因素的及时识别、科学防范和有效化解,进一步补齐水库风险管理和灾损修复短板,切实提升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
山西右玉县:
创新推进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70多年来,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县人民,一代接一代治理水土流失,全县水土保持率达71%,形成了闪耀着历史荣光和时代价值的“右玉精神”。右玉县探索出水土保持和流域治理的关键措施,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与科研院所协作,高标准规划建设山西右玉沙棘良种示范点。2021年,右玉县被列入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县。右玉县近年来出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共规划140个项目,投资规模达50亿元。右玉县以财政投资为引导,撬动和吸纳社会资本投资水保生态建设和产业融合项目,右玉县财政每年用于水利建设资金500万元以上,吸引社会和民间投资水保生态治理1.5亿多元。右玉的绿色蝶变正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5
云南元谋县:
政府主导、企业主建、三方共管
社会资本参与灌区建设
云南省元谋县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牵引,以现代化灌区建设为目标,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创新探索农田水利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成功打造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元谋模式”。一是政府主导,按照“建机制控总量,分类型定水价,定原则抓奖惩”稳妥有序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二是企业主建,推动项目建设高效节约。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实施1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成了管道自动化控制及监控系统,群众可通过智能水表24小时充值刷卡取水,项目区亩均用水成本由原来的1258元降至350元。三是三方共管,推动工程管护长久运行。按照“政府管好农业水源,企业管好输配水管道,群众管好田间工程”,实现工程全程有效管护、长期高效运行。
6
重庆忠县:
运用“1+4+N”立体执法模式
迅速查办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案件
重庆市在全国首推“1+4+N”立体执法模式:“1”是水利部门牵头抓总,由具体个案的“小切口”发起,“4”是凝聚“公检法司”四部门执法核心力量,“N”是与该案件有关的部门“大场景”联动,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稳定结构,为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提供了坚强保障。2023年7月,重庆忠县水利局以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为契机,灵活运用“1+4+N”立体执法模式,快速查办了一起违法侵占长江干流修建码头案:县水利局牵头,县公检法司4部门全程参与配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专题研究案件10余次,县交通、规资、林业等10余个部门通力合作,联合执法,属地街道密切配合,在60天内对忠县快捷物流有限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完成了码头清退、拆除、复绿工作,彻底清除了历史遗留问题。
7
河北唐山市:
开展企业节约用水信用管理试点
河北省唐山市积极开展企业节约用水信用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设完善节约用水信用评价监管一体化平台,对企业用水行为实行“采信、建信、评信、用信、反馈”闭环管理机制,成为全国首个企业节约用水信用管理试点。唐山市节约用水信用评价监管一体化平台采用用水户、县级主管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三级架构模式,按照用水户申报、县级核定、市级审查的流程,通过定性与定量判析模式,对管理对象填报的信息自动生成评价等级结果。唐山市县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守信行为好的企业适当降低检查抽取频次,优先安排节水项目资金;对有失信行为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增加检查频次。
8
四川自贡市大安区:
做实省级河湖长制“进驻式督查”后半篇文章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以省级河湖长制进驻式督查反馈问题整改为导向,不断提升和强化河湖治理管护工作能力水平。针对流域先天水少情况,统筹推进“干支共管,水岸同治”治水理念,按照“双管齐下”的工作思路,一方面狠抓“留水工程”不放松,全力做好筑堰、修塘、整治病险水库等留水工程工作,提升河流、水库、山平塘等小型水利工程蓄水能力,确保生产生活用水;另一方面,突出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通过新建跌水堰、整治石河堰、拓宽河道及清淤、种植人工水草、增殖放流等多种方式,有效改善水质。同时,探索建立“河湖长制+法院”联动工作机制,推行“河湖长制+法院+N部门”管理模式,凝聚环境司法保护合力,有效解决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将“进驻式督查”后半篇文章做深做实。
9
福建福清市:
探索“统管自建”模式
应对城乡供水运管难题
为应对城乡供水建管工程量大、工期短等问题,福建省福清市创新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省域内探索“统管自建”模式,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全面完成100多个村的供水干管、村内管网建设,解决了历史性吃水难题。“统管”,即由市级层面统一指挥建设,市、镇、村、福清水务公司、工程监理单位“三级五方”全过程共同监管;“自建”,即由镇(街道)、村或乡贤促进会担任建设主体,用水户分摊建设资金,各村自行建设村内供水管网工程,待验收合格后移交水务公司管理。在福建水投的指导和支持下,福清打破水务公司“单打独斗”的局面,整合各方资源,促使政府、企业、老百姓三方群策群力,让“水务公司的事”变为“每家每户自己的事”,实现群众事群众办群众监督,调动了村民的参与热情。
10
山东滨州市:
“无人机+河管员+数字孪生”
立体化管护河湖
山东省滨州市深化数字化改革,打造无人机智慧巡河系统、河湖数字化管护系统应用平台,建成主城区河道数字孪生场景,形成“无人机+河管员+数字孪生”的河湖数字化、立体化管护模式,以数字赋能河湖管理和保护,全面提升河湖管护水平。滨州市布设无人机自动起降机场,规划30条智慧巡检航线,沿线布设水质水位监测设备,建设河湖数字化管护平台,实现河管员责任河段、河湖巡查、巡河事件、监控监测可视化,与河长制系统互联互通,河湖问题可一键下派河管员处理。通过生成全市“河湖问题热力图”,利用绿、黄、红、橙四种颜色标记问题严重程度。系统已累计统计2.3万条巡河记录,运转处置近5000处河湖问题。河管员管护达标率从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