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推进全域治水,给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获奖城市:中国福州!
10月28日下午,上海世界会客厅万众瞩目,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颁奖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是联合国人居署授予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高级别奖项,全球共有5个城市获奖,福州是中国唯一上榜的城市。
国际评审团对福州城市亮点的评价,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聚焦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实施城市水系治理工程,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生态友好的“千园之城”。其中,福州推进全域治水的“生态成绩单”,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
近年来,福州积极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提出的“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治水理念,牢记“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殷切嘱托,全力做好治水兴水文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奋力谱写“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美丽画卷。
对福州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成绩,数据最有说服力。2022年,全市河湖水质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今年1—9月,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主要流域9个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继续保持100%,其中Ⅰ~Ⅱ类水质比例同比提升11.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福州的河水更清了、水质更好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强了,带给人民群众的生态福利更足了!
推动生态修复
全力守护饮用水源
水是生命之源。对饮用水水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是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
金秋时节,走近位于福清市的东张水库,在蜿蜒连绵的石竹山脚下,一派“水光潋滟晴方好”的秀美风光让人沉醉,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
从1958年建成之日起,东张水库就承担着重要使命——过去,为农业大县福清提供农业灌溉用水,改变了福清“十年九旱”的历史。如今,福清发展成为工业重镇、活力新城,东张水库变成了饮用水水源,是千家万户的“大水缸”。
今年7月,随着福建省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一闸三线”工程全线建成通水,东张水库又挑起了新担子:作为“一闸三线”工程的重要调节库,从大樟溪引到平潭的“好水”都要经过这里;未来,东张水库还将惠及长乐。
新任务让这座老水库有些“力不从心”。“东张水库库龄老,加上设计建设时主要考虑防洪灌溉功能,水库周边分布着7个行政村及大片农田,环境复杂,这给水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带来了难题。”福清市东张水库水质提升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长翁箭峰说。
成立这个指挥部,就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今年2月,福清市委、市政府组建该指挥部时,以市主要领导为总指挥、26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聘请了中国环境科学院专家提供顾问服务。
为了提升水质,该指挥部整合生态环境局、河长办、联排联调中心监测力量,形成水面、水下监测网;通过提前预警,科学调度水体,增强水体的交换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
同时,对东张水库周边环境实施综合治理。今年,环东张水库截污干管修复改造工作完成60处缺陷修复;石竹山给排水系统改造工程加紧施工,建设6000米污水管网,预计11月完工;东张镇镇区污水设施建设工程预计明年投用……
此外,指挥部还实施东张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土地流转,通过打造无施肥施药试验田,形成生态缓冲带,进一步减少入库污染负荷。截至9月底,已流转镜洋镇、东张镇土地2240亩。
据了解,指挥部共谋划生成111个水质提升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今年计划完成81个攻坚项目。如今,东张水库水质提升初见成效,7月份水质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
以东张水库为代表,近年来,福州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大力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整体提升。在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地“321”巡查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对全市20个县级以上和35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辅助巡查观测,精准分析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福州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组织开展《福州市环保生态流域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成效评估。实施差异化流域生态补偿,补偿金向上游、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倾斜;9月初下达市级环保生态流域补偿资金3000万元和省级重点流域补偿资金9415万元,用于支持县(市)区开展水系治理。
全域治水,换来水清河畅。如今,在位于闽江南岸侯官村的上街清源水厂侯官水源保护区,每天为群众源源不断送来一江澄碧。据介绍,上街清源水厂侯官水源地日供水量约14.15万吨,供水范围包括上街镇、南屿镇(部分)、大学城与高新区,不仅水量充沛,水质也越来越好。
强化污染治理
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位于仓山区的流花溪,水面碧波荡漾,岸上绿树成荫。秋高气爽的日子,市民群众相约在溪边休闲娱乐、跑步健身,乐享生态之福。
几年前,流花溪周边围河造地频现,水质不断受到污染。在流花溪治理过程中,全线建设截污系统,约8.7公里的截污管全部埋好,21个污水排口全面收归。截断了污水,终于让“飞花逐流水”的景色重现在市民眼前。
推进全域治水,治理水污染是关键环节。近年来,福州市生态环境局坚持问题导向,牵头住建、水利、农业、海渔等部门,聚焦马尾闽安等重点国省控断面开展调研排查,分别编制专项调研报告。同时,组织开展文山里等排口溯源排查,并根据排查结果督促属地政府加快推进流域水环境治理。
在福清市,因历史遗留原因,龙江沿岸的箱涵内部存在较严重的雨污混接现象,导致箱涵长期内部水体黑臭。为改变这一状况,福清市开始箱涵整治工作。通过三步走方案,即“末端截污及清淤排查、沿线截污及周边管网修复、排水户内部雨污分流”,历时2年时间,混流排口整治全部完成,水质大幅提升,给龙江带来了大量清澈的补水。
水污染治理的“组合拳”,强劲有力——
在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方面,福州市生态环境局推进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废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会同商务部门加快推进6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在城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巩固散乱污整治成效;完成全市435套存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查评估,大力推进146个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
治污,消除了水生态环境的“病痛”。健康的水生态环境,毫无保留地反哺人类,创造出人水和谐共生的画面。
位于闽侯县的江滨生态公园,有着长达10公里以上的闽江岸线,凭借着壮丽闽江的良好生态,构建一个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休闲生态公园。这座公园承担了净化空气、防洪排涝、都市绿肺、河湖缓冲带等湿地公园功能,打造出集乡土野趣、休闲度假、健身游憩和文化感知为一体的高活力、高品质闽侯绿心,为当地居民提供滨江散步区域、休闲活动空间,让生态福利充分惠及人民群众。
建设美丽海湾
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秋叶黄,雁南飞。10月是候鸟展翅南迁的密集期,闽江河口湿地作为候鸟迁徙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受到数以万计候鸟的青睐。每年,有大量的雁鸭类、鸻鹬类和鸥类飞来这里,湿地范围内常年分布和越冬水鸟超过5万只。
远道而来的候鸟,共同见证着湿地的成长步伐:今年2月,闽江河口湿地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7月,闽江河口湿地被中国林学会(全国自然教育总校)认定为第四批“全国自然教育基地”;10月,闽江河口湿地上榜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公布的全国山水工程首批优秀案例……
滔滔闽江,从河口入海。闽江河口湿地保护的成功实践,是福州强化海湾生态治理、建设美丽海湾的缩影。
为了遏制陆源污染入河下海,福州大力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在全省率先制定《福州市入河排放口整治技术导则(试行)》;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实施《福州市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等,持续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加快推进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确保入河、入海排放口完成分类整治。
从闽江河口湿地出发,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南,福州新区推动美丽海湾建设的成效逐渐展现在眼前:一排排沿海防风林绿意盎然,一片片湿地百鸟振翅、鱼翔浅底,前来游玩的市民游客一年四季络绎不绝……在2022年公布的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提名)案例中,福州滨海新城岸段光荣入选。
美丽海湾,全面助力滨海旅游。今年“五一”假期,福州新区下沙海滨度假村重新面向游客开放,3天接待游客23.1万人次。暑假期间,下沙海滨度假村每日游客量稳定在5000人次左右,周末超过1万人次,成为市民看海的好去处。
根据今年初印发的《福州市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工作行动方案》,全市海域由北至南,划分为鉴江半岛—黄岐半岛东部海域、罗源湾等8个海湾(湾区),未来将因地制宜建成绿色发展型、生态保育型、公众亲海型3类“美丽海湾”。
率先在全省投用“5G智能河长助手”、率先在福州县区一级成立幸福河湖促进会……近年来,罗源县以“全面建设现代化美丽海湾城市”为目标,在全县持续开展水域环境治理,开始了一场上下齐心的生态守护,通过搭建生态管护综合平台和一系列创新举措,精心呵护河流生态。
2021年,罗源在全市率先探索以“全民护河,爱我罗川”为主题的“十百千万”护河活动。2022年,罗源河湖长制工作在全市各县(区)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一名,“六清一改一管”村庄清洁整治成效获全省通报表扬。
罗源湾日益提升的海湾生态环境,得到一级保护鸟类卷羽鹈鹕的高度“认可”。卷羽鹈鹕在东亚地区仅存150只左右,近年来,每年都有卷羽鹈鹕不远万里飞到罗源湾越冬,充分彰显美丽海湾的生态魅力。(林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