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河蝶变:“智慧”赋能运动生活
小朋友在园区中进行平衡车练习。
小朋友们在园区内参加篮球培训。
从空中俯瞰西河智慧体育公园。
西河智慧体育公园大门。
市民在智能健身器材上进行锻炼。
西河智慧体育公园地处闽江北岸、洪山桥东侧,占地面积2.56万平方米,水域面积5万平方米。一直以来,这里都是福州市民戏水闽江的首选地之一。
时值傍晚,落日的余晖将江面染成绚丽的橘红色,与蓝天交相辉映,不远处的湿地上,几只白鹭诗意地点缀在天地之间。尽管还没有到游泳的旺季,公园里已经慢慢热闹起来,人们三三两两来到这里,走上步道,踏进球场。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背后,是西河的两次华丽转身。
一次是2010年,一次是2021年。前一次,让西河成了国内首个内河天然游泳场;后一次,则让西河成了网红打卡点。
那么,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两次华丽转身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州就在闽江沿岸开辟了苍霞游泳场、福机游泳场、西河游泳场等天然泳场,供人们游泳。
在老福州王连喜的记忆里,“沿岸设有一条塑料浮标球连串着的警示线。在警示线边总有两条小船,每条船上有两个晒得黝黑的救护员机警地注视着水面,随时抢救溺水者。岸边用竹席圈围了简易的更衣处,另外还设有寄衣处、小卖部”。
其中,西河游泳场位于洪山桥和金山大桥之间,这段水域是闽江水质最好的地段之一,且两岸风景秀美。王连喜说:“很多老福州人是在风景和水质的吸引下,保持着十多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游泳习惯。有的甚至一家几代人一起去游泳。”
但是,闽江西河段水文情况复杂,涨潮落潮时水流情况都不一样,而且受过江大桥和堤坝、水下环境、采砂船频繁作业的影响,河床深浅不一,漩涡极多,曾发生多起溺水事故,即使是经常去游泳的老福州人,也得小心应对。
2009年,建设西河天然游泳场被列入当年福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游泳场底部平整,解决了水下漩涡、暗流等隐患。
王连喜说,所有人都很期待,“隔一阵子就会去了解工程的进度”。2010年10月,西河游泳场建成开放,成为全国首个内河天然游泳场。“10月的福州还很热,泳场一开业,就来了一大堆人。”王连喜说,夏季高峰期每天能接待游客万余人次。
作为退役的潜水运动员,陈伟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西河游泳场,组建了专业的救生队。“除了游泳场之外,其他的运动设施只是一个简单的篮球场,没有灯光,到了晚上就不能用了。”陈伟说。
西河游泳场在支撑起福州市民亲近“母亲河”的幸福的同时,依然在等待着下一次蜕变,那已经是十年后的事情了。
2020年底,福州市启动“两江四岸”环境全方位系统提升改造工作,作为重要一环,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鼓楼段将2.5公里的沿江区域因地制宜进行提升。
2021年7月31日,西河智慧体育公园正式开园。市民熟知的西河游泳场再次旧貌换新颜——扩展河道面积,完善江面植被,划分观鸟区、游泳区和沙滩区,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生态优美、舒适宜居的公共水岸生活舞台。
“更重要的是,通过在沿岸设置高杆枪机摄像头,还能对江面上的动态物体进行多目标或单目标跟踪,当有人员进入水域警戒区,自动触发预警。”
陈伟说,西河赶上了好时代。
铁疙瘩有“智慧”
华灯初上,西河智慧体育公园内的人更多了。
“上班久坐容易腰酸背痛,吃完晚饭来这拉伸一下,舒服不少。”坐在智能推举训练器的坐板上,市民陈敏双臂向上推举伸展,她身后的电子面板上立刻显示出推举时间、次数与消耗热量等数据。这里距离陈敏家只有五分钟的路程。“我们一家人晚饭后都喜欢来公园锻炼。”陈敏说。
与陈敏不同,王猷辉是通过线上预约进入公园篮球场的。
他最近报名参加了公园举办的篮球赛,趁下班休息和朋友多练练。“在家线上提前预约,到点扫描篮球场门口的二维码,大门打开,灯光同步亮起,特别方便!”王猷辉一边热身一边说。
从曾经功能单一的泳场,到集生态、健身、休闲于一体的智慧体育公园,西河周边居民渐渐将这里作为运动健身的首选场所,还有不少住得较远的健身爱好者慕名而来。
“我们想打造一个‘全人群、全场景、全智能’的智慧型体育公园,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将体育公园内的健身器材等与公园环境充分融合,成为当地全民健身的新地标。”针对老旧公园改造问题,舒华体育品牌总监王伟伟说。
篮球场、足球场、红土网球场、小轮车泵道、智慧健身跑道等健身场所分布于公园各个角落;由体彩公益金捐赠的体质检测器、椭圆漫步机、竞赛健身车等32种智能健身器械齐备;沿江铺设的跑道是塑胶材质,跑道上设有显示大屏,运动者无须穿戴电子设备,系统可自动根据运动者的运动信息,给予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和指导……
而让公园充满“智慧”的秘诀就藏在一个中心管控平台里。在园区办公室内的一个大屏幕上,体育公园的人流、设备、环境等数据实时跳动。在福州市润楼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轶峰看来,健身场地在“量”上花开遍地的同时,智慧化的“质”上的提升也不容忽视。
“通过云平台软件系统,实现园区内的门禁、灯光、监控、广播等设施设备在线管理。同时系统搭载的在线预约服务平台,可实现‘足不出户、提前预约、扫码进场’等便捷服务,让智慧体育与全民健身充分结合。”李轶峰介绍,智慧管控平台由大数据+智慧管理+智能设施等模块组成。2021年开园后的半年内,公园就累计服务运动人群超15万人次。
从“好用”到“用好”
来福州之前,李轶峰已经深耕体育行业多年。
在他看来,西河智慧体育公园虽然以“免费+低偿”形式向公众开放,但是也可以通过低价场地预订服务、开设体育培训课程、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等方式,在达到整体收支平衡的同时,激发市民健身热情,拉动体育消费增长。
“改建西河智慧体育公园共计投资2800万元,除了体育彩票公益金300万元为支撑之外,剩下的申请地方专项债500万元、银行融资1200万元及其他自营项目资金来源。”李轶峰说,这样的方式不仅突破了以往同类项目单纯依靠财政投入的困境,又大幅度缩短了工期。
“缺少专业的运营、维护,是无法持久的。”在采访中,李轶峰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就是“造血”。
如何创新运营方式,带来人气的注入,让园区真正“活”起来?
近年来,西河智慧体育公园以“体育健身+旅游”为主题,通过举办沙滩排球节、帐篷节、房车露营会等纯天然户外活动,引进轻餐饮、茶庄、书吧、健身机构等休闲配套服务。同时,打造自主青少年体育培训品牌“鼓动青春”,涵盖篮球、足球、网球、轮滑、小轮车等大众喜爱的青少年运动项目,丰富整个公园文体产业业态,实现“自我造血”。
李轶峰说:“园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融合数字、体育、旅游、文化等元素,不仅顺利解决了西河游泳场长效管养的遗留问题,还打造了一片全新天地,以点带面促进了片区整体提升。”
用好“硬设施”,还需要“软环境”。2020年5月,福建出台《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运营和维护管理指引》,针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运营维护中出现的权责不清、产权不明、制度不规范、开放管理不到位等情况进行了细致指引。
为民办实事,重点在“办”,关键在“实”。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副处长李镜韬表示,很多时候,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从这样的小事、实事中来。
数据服务健身
今年3月,西河智慧体育公园的中心管控平台重装升级。
大儒世家综合运动场、左海公园篮球场、杨桥路五人制足球场、蛤埕路五人制足球场、福沁路五人制足球场等运动场地也接入平台中,鼓楼西片区“15分钟健身圈”运动场地内的人流、安全、环境等状况一览无余。
这也是李镜韬乐意看到的。“早在2018年,省体育局就在全省推动体育公园建设。到了2019年,就升级为智慧体育公园建设。”李镜韬说,这里面既有全民健身人均场地面积的“硬要求”,也有群众健身智能化升级的“软需求”。
“有了智慧化的健身设施后,类似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口、国民体质监测等体现全民健身水平的基本数据就有了更多、更可靠的样本。”李镜韬介绍,福建推进智慧体育公园建设的目标是实现84个县(市、区)的全覆盖,接下来会通过技术开发,把所有公园的数据汇集到数字体育平台,通过数据的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科学、更符合人民需求的参考。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会“说话”的数据也正在推动越来越多新技术应用在健身器材的研发中,智能健身器材行业产业不断升级,创新层出不穷。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教授郑志强认为,科技助力体育产业是多形式、深层次、全方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体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会成为变革体育消费方式、优化体育产业供需结构、延长体育产业价值链、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强劲动力。
全民健身,难也难在“全民”二字。李镜韬说:“福建将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积极破解有效供给不足的难题,让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在‘量’与‘质’上都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要。”
毫无疑问,全民健身在继续解决“有没有”问题的同时,未来更多地要面对“好不好”和“优不优”的问题。
记者手记
智能化为全民健身赋能
健身是什么?1000个人有1000种答案。可当它与“全民”结合在一起,便成了格外有分量的事儿。
以公园为载体,以体育为核心,以智慧为主导,西河智慧体育公园将原有公园进行提升改造,融入了智慧健身的理念,既让体育“绿”起来,又让公园“动”起来,更让城市“活”起来。
作为一种新型健身空间,智慧体育公园将体育健身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既集合了各类运动场地设施,又方便了群众就近参与体育锻炼,有效解决了群众“健身去哪儿”等问题,这样集公益、便民、智能于一身“一举多得”的好去处,正成为时下市民运动、休闲新晋网红打卡地。
当前,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大众健身服务水平,借助信息系统的建立发展体育产业、刺激体育消费已成为大势所趋,体育与数字的融合、协同、创新正在加速演进。
在福州,智慧健身步道批量上线,市民通过积攒的绿色能量能在公园“兑换”智能服务,也可在能量商城兑换礼品或商家优惠券,捐赠绿色能量还能获得碳中和证书,全民健身不断玩出新花样;
在厦门,通过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大数据平台,让市民在手机端实现“掌上预约、刷脸入校、精准控量”,解决了“谁入校、怎么管”的问题;
在泉州,全民健身智慧驿站走进“金角银边”,填补着群众健身的盲点,不断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短板;
在龙岩,通过智慧体育平台“龙享动”进行在线预订场馆,有效解决了群众“订场难”、体育场馆“空场”等问题,推动体育融入生活,培育健康绿色生活方式……
运动在科技的助力下,正变得更有趣、更科学,人们的运动兴趣也因这些新鲜事物的出现被调动起来。搭载“智慧快车”,全民健身正在不断跑出加速度。
全民健身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健康生活需要。智慧体育以其更加便捷的服务、更加科学的运动管理方法、更加高效的信息反馈等优势,逐渐在体育行业中应用并得以发展。
一方面,“智慧体育”可以为更多人参与健身运动创造新的平台,为全民健身知识普及、个性化指导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另一方面,如何更好地借助科技发展的成果帮助人们更为便利地参与运动,两者相辅相成。
当然,智慧赋能全民健身也应该充分结合人民群众的运动喜好,重视群众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需求,能够满足各年龄层次的群众,始终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记者 肖榕/文 林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