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治水“大文章” 建设美好山水城市

福州创新完善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机制

2021-08-17 17:13:46  来源:福建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

  福州河网密布,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来福州考察时嘱托:“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的造福人民群众”。近年来,福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将城区内河水系治理经验做法推广应用到闽江-乌龙江“两江四岸”、福清龙江流域等大江大河的环境治理提升中,探索形成一套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多方参与的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机制。今年上半年,全市主要流域国考、省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同比分别提升5.6个和0.6个百分点,小流域优良水质比例同比提升10.3个百分点,Ⅴ类及以下水质得到全面消除。

福州创新完善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机制

  一、传承理念,久久为功,构筑全民治水大格局

  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提出的“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的重要治水方略,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一是签定治水“责任状”。市委、市政府与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签订治水“责任状”,逐级压实治水责任;市纪委监委牵头建立“6+X”日常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对部门落实治水责任全程监督;全市各级党政“一把手”每月带头巡河,一线研究部署推动水系治理工作,各部门现场落实一月一抽查发现的问题,确保任务推进无缝对接。二是亮晒“一县一清单”。以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为重点,逐县逐项制定饮用水源、城市内河、重要湖泊、小流域等方面13份治水清单,建立属地政府年度治水重点任务“一本账”;严格落实“领导包案”“挂账销号”制度,倒逼县(市)区属地责任落实,确保各项治水任务有序推进、落到实处。三是设立“综合指挥部”。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基础上,永泰县整合县特色小镇和生态建设中心、县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中心等单位职责,试点成立全市首个县级生态环境中心,以实体化运作模式强化在水系治理中的统筹指挥作用;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大樟溪流域清凉溪、温泉溪水质不稳定问题专项督查,重点摸排、整治水产养殖场37家,有效提升流域水质。四是调动社会“众力量”。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台江区成立26人组成的“民间河长”队伍,协助河长监督涉水问题,巡查发现的20多项问题基本实现整改销号;永泰县引入社会资本,组建县河湖物业化管理服务中心,配备专职队伍,建立巡河全程可视化、动作标准化等管理模式,巡查累计发现较大问题1089件、办结1019件,办结率达93.5%。

福州创新完善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机制

  二、统筹“三水”,系统治理,建立综合治水新模式

  坚持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力争在“有鱼有草”上实现突破,让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一是水里与岸上打通。在龙江流域展开全流域、全要素系统治理。在水里,组织开展河床清淤工程;在岸上,坚持全面截污、全面治乱两手抓;在两侧,按照“建一批、治一批、改一批”思路,统筹推进污染源治理。通过综合治理,今年上半年,龙江流域水质跨类别提升为Ⅳ类水。二是防治与修复协同。协同开展内涝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污染源治理、水系周边环境治理和河道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完成闽江流域福州段89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打造闽江河口湿地等4处区域样板,闽江干流福州段优良水质比例达100%。三是建设与运维一体。为避免水系治理“建管脱节”,延长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探索建立包括水质维持、环卫保洁、设备运行等指标的内河运营管护综合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与运营、服务费挂钩,确保“谁建设、谁养护”,城区6个水系治理PPP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并转入正式运营。四是节水与治水并重。市政府出台《福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加强节水用水刚性约束;在全国率先实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引导企业采用先进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开展污水深度治理和循环利用,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2020年,全市促进企业节约用水约6665万吨。今年4月,福州获评“省级节水型城市”。

  三、数字赋能,智慧监管,创新精准治水云机制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依托全省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深入推进大数据与生态环境治理深度融合,助力河流湖泊精细化治理。一是绘制“一张图”。通过生态云平台融合共建省市“一张图”,构建“水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网格化巡查、治理工程、环境质量跟踪”体系;依托闽东北区域协作机制和生态云平台,在闽江上下游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控联防联控机制,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等数据互通共享。二是编织“一张网”。整合环境监测资源,率先建设特色环境监测站。将全市分为5个片区,根据各片区、各辖区污染源分布特点、监测人员上岗及仪器设备配套情况,培育各县级监测站特色监测能力,补全水质监测短板,形成覆盖全市的水系监测网络,实现流域水质实时监测,全面掌控流域水质动态变化。三是打造“全链条”。建设“福州市建设项目全链条监管平台”,对“两江四岸”周边建设项目根据环境敏感程度实施精准管理,打通审批和监管、监测和监管、执法和监管的壁垒,建立事中事后、测管联动、联合执法的扁平化全链条监管机制,形成“全周期、全链条、全要素”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管体系。四是拓展“生态+”。创新建立散乱污企业“电力+云平台”的长效监管模式,生态环境和电力部门联合对企业用电行为、行业集中度、时空分布、“散乱污”历史用电数据等建模分析,准确研判潜藏于居民社区、小工业园区的疑似“散乱污”企业,并实行长效动态监测。全市“两江四岸”散乱污企业整治完成率达100%。

福州创新完善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机制

  四、以人为本,人水共生,打造亲水宜居幸福城

  坚持从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出发,以治水为突破口,进一步做足“水文章”,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亲水宜居城市。一是城市规划深度融水。将水环境保护纳入全市战略发展规划,从总规、控规层面保护山水界面不受破坏,分类推进山水生态廊道范围内整治提升;城区段通过控制山水界面间建筑高度、结合城市更新预留视线通廊等措施,保护山水生态廊道;村庄段通过查违拆违、协调建筑风格、治理村庄环境等措施,提升景观风貌,美化山水廊道景观界面。二是河道整治注重亲水。在完成所有规划河道整治基础上,延伸开展城中村沟渠支流整治,同步治理水系周边环境,以沿河步道和绿带为“串”,以有条件的块状绿地为“珠”,建成串珠公园200座、滨河绿道550.8公里,沿河打造生态休闲空间,让市民真正享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生态福利。三是打造品牌助力护水。充分利用“两江四岸”沿线资源,联动建设闽江核心段、烟台山-上下杭等一批精品景观带,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山水特色,做好精品景观带提升,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文盛景美、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闽江干流福州段作为“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报送生态环境部。

  下一步,福州市还将以推广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机制为抓手,在领导责任、企业责任、全民行动、监管、市场、信用、法规政策等七大体系上协同发力、加强创新,着力打造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努力建设美好山水城市,更好地造福榕城人民,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州的骄傲。

【责任编辑:马春林】